中国工业用电远超发达国家
近年来,我国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资源性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价格改革虽已取得可喜进展,但市场化定价机制尚未形成,一些该放开的没有放开,该监管的却没有管好。长远来看,价格的扭曲导致了资源错配、结构失衡和粗放发展,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全体民众的切身利益,我国仍须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更大程度地让市场定价
李克强总理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更大程度让市场定价。这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与供给的关系是决定价格的重要因素,价格也会影响供需。供求关系的变化和价格的涨跌,形成了优胜劣汰的竞争,促进着经济运行效率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直接干预产品和服务价格的范围已大幅度减少,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已经放开。据报道,目前我国95%以上的消费品、97%以上的生产资料价格都已由市场形成。不过,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尚未形成,仍是政府定价,如成品油、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银行利率、交通、环保、电信、医疗等公共产品。近年来,这些领域的改革虽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该放开的没有放开,该监管的没有管好,价格的扭曲导致了资源错配、结构失衡、粗放发展。
长远来看,价格扭曲市场供需,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比如,矿产和水价等能源价格没有体现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成本、生态价值等。水、电、油、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比价关系不合理,上下游之间价格传导不畅,甚至造成价格杠杆的逆向调节作用,既不利于优化能源结构,也不利于提高产业竞争力。例如,我国目前工业电价甚至超过美国、韩国、瑞典等发达国家,在美国凭借低价能源促进制造业复苏和海外投资回流的新形势下,需对能源等价格影响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问题予以高度关注。
价格扭曲市场供需直接影响到全体民众的切身利益。如医疗服务价格存在的扭曲,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医院“看病难、看病贵、开药多”等问题。
价格是引导资源配置的指示器、信号灯,是市场无形之手中的魔力“指挥棒”。价格改革的核心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要做到更大程度让市场定价,需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形成“市场决定价格”的具体机制,使价格能够真正由市场供求来决定。
第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开竞争领域的价格,公益性、公用事业领域的价格不能放开的也要完善定价方式,让市场规律更多地发挥作用。
第三,完善价格监管机制,强化市场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对确实需要政府定价的垄断环节,如电网、天然气管网,进行有效的价格监管,增强监管机构独立性和监管能力,在竞争性领域打击价格操纵、价格欺诈等行为。
第四,价格调整要充分考虑群众和企业的承受能力,特别是对中低收入群体利益的影响程度及补偿问题。第五,在价格发生市场失灵时,即使政府要适当干预,也不应放弃市场的力量,要更多地使用市场手段来解决问题,比如引入竞争机制、财税补贴等,而不是简单设置价格限制。
相关阅读:
·中国装备制造业连续五年居世界首位 2015/10/21 14:18:36 ·欧盟提高对华光伏玻璃反倾销关税 将影响多达200家光伏企业 2015/8/18 16:13:18 ·新能源汽车充电国标有望于今年8月正式发布 2015/7/16 15:26:44 ·新能源公交车补贴存差异 锂电比超级电容每年多领6万 2015/7/3 15:20:41 ·LED驱动电源市场2015年或达35亿美元 将成为电源市场主力 2015/7/2 16:13:10 ·电力体制改革暨互联网+能源报告之(一):迎接电气能源新时代 2015/6/19 15:33:32 ·新能源汽车炒热锂电池 千亿市场待掘金 2015/6/2 16:08:29 ·福建省光伏发电项目备案管理实行简政放权 2015/5/7 14:54:23 ·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展已跃居世界第一 2015/3/9 14:44:10 ·国内工业机器人需求年增长达到36%以上 2014/12/23 14:29:11 |